轉型陣痛期中的旅游業,如何吸引挽留人才? 二維碼
發表時間:2022-05-23 10:51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下行的經濟形勢遇上近年來最龐大的就業群體。人社部數據顯示,今年國內高校畢業生超過1076萬人,同比2021年增加167萬人。國內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。其中,對于旅游專業的畢業生,這個夏季尤為不易。 新冠疫情多點散發,旅行社、景區等市場主體舉步維艱,就業崗位縮減,員工流失。與此同時,大量旅游專業的畢業生行將涌入就業市場。據不完全統計,國內開設旅游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,在校學生超過50萬人。旅游業低迷,數量龐大的未來從業者將要何去何從? 4月底中國旅游科學年會曾以“旅游人才建設與青年人才培養”為題研討過這一問題。與會專家普遍認為,新冠疫情對旅游行業的重大影響,短期看是市場,長期看是人才?!笆袌隹梢灾鸩交謴?,但是人才一旦流失,旅游業就失去了未來?!?/span> 高層次人才相對不足旅游行業的發展催生了旅游教育。 從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??茖W校成立,到1990年浙江大學成立第一個旅游經濟碩士點,到2000年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被授予博士點,再到2010年委員會批準設置MTA國務院學位,當今國內旅游教育已形成了貫穿高職、高專到本科、研究生的完整體系。 目前,設立旅游相關專業的院校(包括本科、??疲┰?600所左右,在校生近50萬人,數量最多時曾突破60萬大關。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會長、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保繼剛表示,旅游教育長期處于快速增長態勢,在擴招形勢下,再度贏得快速發展的機會?!氨究普猩盒?013年之后波動發展,2019年攀升至頂點,目前統計招生院校共515所,研究生招生數量現在有188所,博士點主要分布在北京、廣東、江蘇、遼寧、云南等旅游經濟發展大省?!?/span> 保繼剛同時指出,旅游專業博士生招生數量只占到整個招生數0.5%,高層次人才在整個旅游高等教育體系明顯不足。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,旅游行業面臨生存沖擊、經營沖擊、規模沖擊、心態沖擊、人才制度沖擊,出現收款難、轉型難、創新難、突圍難等瓶頸。 在疫情重壓下,旅游人才的培養頻現波折。首先是招生院校規??s減,回落至 2014年水平,近年來985院校本科生招收旅游專業人數下降了34%。與此同時,有9所大學撤銷旅游管理專業,2所大學撤銷酒店管理專業,1所大學撤銷旅游管理服務教育專業。 臺州學院黨委書記崔鳳軍教授表示,旅游行業內真正的高學歷人才并不多,以外語能力為例,“會講英語的從業者只占少數,掌握小語種的從業者不足5%”,懂旅游、懂文化、懂媒體的復合型人才更加匱乏。他認為,即便是文旅大省浙江,理論研究型人才的空白仍有待慢慢填補。 旅游專業人才的分布不均同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去向上首選經濟發達地區,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上廣、浙江、江蘇五地。從博士生畢業與就業意向調查來看,近60%的學生希望成為科研人才,傾向于選擇學校一類的事業單位。西部及東北地區若想獲得人才補給,困難重重。 針對高層次人才培養,原國家旅游局曾制定旅游業青年專家培養計劃。2013年選拔人才52人,2014年選拔60人,2015年選拔62人,總共培養174位青年專家?!叭绻苎永m此前的青年人才培養方案,投身文旅領域的青年教師數量將會日益壯大?!北@^剛建議。 全國招收旅游科學的博士生單位雖有60多家,但是師資水平參差不齊。借助相關學者力量并汲取其教學經驗,勢在必行。保繼剛以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為例,揭示培養旅游專業高水平人才的一種可行模式。香港理工大學和中山大學之間曾開展過多次合作,共同承辦博士訓練營?!安┦坑柧殸I總共做了7屆,第8屆因疫情被迫中斷。前6屆都以線下形式完成,第7屆轉戰線上,一共訓練了近600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師?!?/span> 結構性痼疾在崔鳳軍看來,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同等重要。他所供職的臺州學院,旅游專業新生入學后轉專業比例常年保持在25%以上,去年某六十人班級轉走學生近50名。學生紛紛逃離旅游專業的現象引起崔鳳軍的深思——學校當前應如何穩住旅游學生安心學習,讓相關學子在求學過程中重振行業信心? 疫情前,每年50萬旅游專業在校生的培養規模不可謂不龐大,但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旅游企業反映招工難、用工難等問題,員工流失率每年高達35%,經驗豐富的高級導游、高級廚師、高級經理更是可遇不可求。而疫情令本就不甚樂觀的文旅生態雪上加霜。經調查,30到40歲的旅游從業者流失率超過50%,愿意在疫情過后重操舊業的轉行者僅占18%。正是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員工,構成了旅游行業的中堅力量。 崔鳳軍表示,疫情將旅游行業原本存在的結構性痼疾再度放大。傳統行業人員臃腫,新型旅游門類人力資源寥落。在區域分布上,中級城市對三線城市造成嚴重擠壓,縣市區很難找到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員。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屆畢業生導游調查顯示,超過一半的畢業生已然脫離旅游相關行業,而從業者多聚集在杭州、寧波地區。旅游景區遠離大城市,很難吸引從業者入職。在年齡結構上,行業吃青春飯的現象依舊顯著。超過50歲的專業人員嚴重缺乏,從側面反映出旅游行業吸引力的衰弱。行業內部,內卷情勢嚴重,低層次競爭激烈,由此導致行業利潤越來越低。 在公眾的刻板印象中,旅游行業工作大抵不脫低技術、低門檻、低報酬、高強度勞動時間這類關鍵詞。加之休閑型旅游景區景點季節性特點鮮明,職工全年忙閑不均,本就不豐厚的收入更趨于波動不定。社會地位不高,這也是多數在讀學生選擇更換專業的原因。 據浙江省教育廳提供數據,全省本科院校2019年招收旅游類專業學生2714人,畢業本科生2367人,4所高校招收碩士研究生僅14人,畢業研究生33人,博士生僅招3人。省內高校本科旅游專業招生越來越少,浙江工商大學已放棄旅游本科招生。在職業學校中,浙江全省33所高職高專開設13個旅游大類專業,疫情前統計數據2019年畢業生7690人?!半m然整體上比較穩定,但是質量有所下降?!?8所中職開設旅游管理專業,2019年畢業生4860人?!傲鞒稣憬闹新毊厴I生不在少數,其中60%進入了高職學習,真正進入市場就業人數不多?!甭糜稳瞬殴┬柚g的巨大缺口如何彌縫,崔鳳軍對此頗為憂心。 投石問路在疫情常態化、持續化的背景下,傳統旅游業的轉型問題在業內激起不小浪花?!把刂f地圖,找不到新大陸?!睙o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名譽董事長吳國平曾如是表述。 疫情帶給傳統旅游業顛覆性變化,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傾向于將今后的旅游定義為一種生活方式。旅游不再簡單地等同于游山玩水、外出觀光,開始逐漸向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轉型。而“微度假”、“新秘境”、“文旅+”等概念的興起,呈現出傳統旅游業困中求變的探索與嘗試。 旅游的概念在變,內容在變,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也要變。 作為一個包容性、應用性極強的學科,旅游涉及社會學、管理學、心理學、經濟學、地理學等多種學科交叉,同時兼備理論及實操兩種面向。澳門旅游學院院長黃竹君教授強調,旅游業是服務性綜合行業,它需要的人才不單純有精神層面的認知,能夠在理論層面頭頭是道,還需深諳景區、酒店的服務之道,“它是對人的行業,需要技能、技巧、溝通應變能力、創新能力?!甭糜涡袠I的本質決定了,旅游課程必須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。 在4月公布的2022年QS大學排名中,旅游休閑學科TOP10有7所學校分布在瑞士。黃竹君表示,在瑞士洛桑學院,旅游專業相關課程實用色彩極強,學生就學期間必須前往企業親身歷練。在她看來,內地旅游院校在研究方面用力甚深,旅游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以研究為導向,實踐培訓的重擔則相應轉移到職業院校中?!拔穆眯袠I需要雙型人才,既可講理論、講知識,亦能擔當業務操作,校企聯合培養至關重要?!?不可否定,大學擔負傳播知識的使命,但是專精化階段應當推遲到研究生層次的教學研究中?!按髮W必須要貼近現實,即培養的人才需要迎合行業需求。在本科教育方面,尤其要關注到務實問題?!崩碚搶W習和實踐在旅游課程的比例,可以依據培養的目的、對象、教育層次做適當調整。黃竹君補充道。 上海商學院酒店管理學院院長姜紅教授介紹,上海商學院和瑞士洛桑學院長期保持合作關系。疫情前,所有教師都有去瑞士洛桑學習考察的經歷。當前疫情阻隔,仍然通過跨海連線延續交流。而攜程、上海錦江、上海東湖、上海衡山等旅游集團也與上海商學院一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,在教學實踐、就業空間等方面助力尤多。當前,專業師生嘗試在短途宅度假、懶人經濟微度假、場景化等方向深耕細作,探索疫情常態化下旅游業轉型的諸多可能性。 姜紅透露,2021年其所在的酒店管理學院就業率超過98%,就業簽約率居上海商學院全校第一?!安皇钦f社會不需要旅游人才,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培養行業所需要的人?!?置身行業顛覆性的變動中,師生、專業、學科都必須構建去自身化的造血功能。如果不進行科技賦能的變革,無疑是死路一條?!?/span> “中國的旅游人才要高質量發展,我們必須要把這個行業做強,把這個行業的質量做高。目前來看中國旅游業走過一條路,最早開放驅動,此后是要素驅動、投資驅動,現在輪到創新驅動?!痹诒本┙煌ù髮W教授張輝看來,挽留人才、培養人才的前提是,旅游行業本身擁有強大生命力,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廣闊平臺。 【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】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,如轉載請注明來源"中國旅游網"或"www.ct.cn"并附文章鏈接,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,不得更改曲解原意;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,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,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,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,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。 近年來,夜游經濟日益火爆,對旅游市場的刺激效果顯著:攜程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預訂夜游產品的門票訂單占比已經達到四成;進入暑期后,7月夜游景區門票訂單量環比增長138%,出游人次環比增長165%。夜游需求的崛起,正在不斷激發旅游企業打造新產品的熱情。2021年7月,海昌海洋公園與攜程集團就曾聯合發布“海昌·夜時光”產品生態體系,旨在填補夜經濟領域高端旅游產品的空缺——而這也顯著拉動了海昌業績的復... 8月11日,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表示,重慶將大力發展品牌特色酒店,規范發展非標住宿業態,打造推出一批精品民宿。力爭到“十四五”末,重慶住宿從業單位達到2.5萬家,實現入境過夜游客人次及增幅、國內過夜游客人次及增幅雙提升。為進一步提升重慶住宿業服務質量,發揮住宿業在促進消費、拉動經濟增長、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,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《關于推動住宿業規范發展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... 解決“游客返程”問題的“接力棒”交到了海南、西藏、新疆手上。連日來,海南、西藏、新疆等省份突發疫情引發關注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省份均為旅游大省,在新一波疫情發生后,游客如何返程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。根據國家衛健委8月11日早上披露的數據,8月10日,全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14例(海南559例,西藏2例),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379例(海南805例,新疆380例,西藏66例)。政知君注意到,上... 露營已成為時下最流行的休閑旅游方式之一。露營是成年人的過家家嗎?露營是一次說走就走的微度假嗎?似乎很難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定義露營,但毫無疑問,露營已成為時下最流行的休閑旅游方式之一,越來越多的戶外休閑愛好者選擇和家人朋友一起露營、放松身心。露營走紅離不開社交媒體的助推在共生營地主理人孫偉甲看來,露營并非剛興起,之前只是比較小眾。說起今年露營格外火爆的原因,孫偉甲表示,近一兩年,受疫情影響,人們... 國際旅游業已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近一半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8月最新數據顯示,國際航空客運量強勢復蘇,較2021年6月猛增230%;客運總量增加了約76%,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6月的71%。數字表明,國際旅游業有望翻開新冠疫情后新篇章,多國國際旅游收入正在增加。不過,盡管歐美游客數量已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,但亞洲游客仍缺席。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表示,2022年前5個月,國際旅游業表現強勁... |
|